
近期,我以“申论的分析题”为主题直播授课,并带领学生通过申论真题演练的方式,巩固关键知识点。
申论的分析题,应该是考生分数差最大的一个题型。以满分15分统计,绝大多数考生都在7-9分之间,也就是刚刚及格的分数。而分析和文字处理能力强的考生,往往可得到11-13分,最高可高出6分。
即使是大作文,想要轻松甩开6分也不容易,以大作文40分满分统计,90%的考生,都超不过32分。大多数考生都在15-23分之间。
为什么分析题难度系数如此之高,能力区分度如此之大呢?其实,并不是分析题有多难,而是考生没有把握分析题的作答方法,胡乱答题,拟定的答案中即使有采分点,也无法得到分。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总结分析题的答题技巧,那就是尽量把带有采分点的词语或句子,放到分析问题的答案部分。
展开剩余76%因为分析题一般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种结构采点赋分,主体部分是为什么,也就是分析问题部分。如果你将采分点的词语或句子,都放在了怎么办部分,哪怕内容中有采分点,也不会得分,因为你将其放到了错误的答案位置上,说明你没有理解申论命题人的意图,没有读懂给定资料。
当然,以上观点只适用于绝大多数的分析题。还有一些分析题,需要根据给定资料、问题题干和作答要求,综合判断答题的方向和重点。
为加深学生印象,也便于我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验证教学效果,我上课后,有时会要求学生写学习体会。
本次授课后,一位同学的学习体会,写得比较通透,点出了自己关于分析题的一些短板和不足,可能对其他同学也有帮助。
下面,就将这位同学的学习反思笔记共享给各位同学,希望有所帮助。
以下内容未经加工,为原文;加粗字体是我认为比较重点之处。
关于分析题的心得体会
关于分析题的心得体会之前我答分析题的时候总感觉没有一定的方法,好像就是从材料中找一些相关的词句拼到一起就是答案,我自己写的还有从市面上看到的一些答案大部分都像概括题的答法。
经过本次学习和练习,我对分析题有了新的认识。我认识到之前的答法是完全错误的,分析题还是以分析为主,对策视具体材料只占答案的一小部分。
概括题和分析题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作答前首先要判断题型,分析题在题干和作答要求中会有提示,分析题大致分为四种类型,在答案结构上基本上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中的两者或三者展开,具体的答案结构要读完整个材料,看归纳提炼的重点词句哪部分内容多,才能判断得出。
分析题勾画关键词的方法基本上和概括题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分析题需要通过分析得出新的关键词然后组合成观点性句子,而且有时候勾画出的观点性句子经过一定的加工,放在答案中合适的位置可以直接使用,概括题就很少直接抄材料的长句子。
通过练习,我学到了分析题要按照给定资料的思路,不能自行发挥,有时候遇到人文类材料可能不懂,就需要按照老师教的方法一点一点理清材料思路,读不懂也可能答出来。
事例型材料要养成边读边分析的习惯,联系上下文,才能更准确得出采分点。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读材料前要大致判断一下主体、客体和关键词,边读边检验自己找的对不对,及时更正,找对主体,答题的时候才不会跑偏,我感觉自己对主体、客体、核心词的把握还不够,不能准确判断出来,尤其是客体,它在不同题目中的形式好像不固定,有时候是动词形式,有时候是涉及到的对象,还需要多练习、多判断。
分析题作答要求里有恰当提炼,说明采分点不是直接给出的,需要自己结合上下文分析得出,不能像概括题那样直接缩减句子得出。还有题干中有抽象的词语,前面解释过之后,后文就不能再出现这个抽象词。
分析题的答案不是像概括题那样基本上按照材料所给的顺序写下来,分析题需要自己判断找出来的关键词、组合成的观点性句子该放在答案的哪一部分配资行业四大巨头,这一步是很难的,需要真正理清材料、读懂命题人的意图,需要多加练习、多加体会才可能有所掌握。
发布于:吉林省启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